2006年12月17日星期日

十思

小朋友做填充練習,完成「思而行」一句後,笑嘻嘻的問有沒有「四思」、「五思」、「六思」......

不敢斷言有沒有「四思」、「五思」、「六思」......,但卻肯定有《十思》。

《十思》是明朝楊鼎親自書寫的座右銘。

楊鼎是明朝陝西咸寧(今西安)人,字宗器,少時家貧,特別喜愛讀書,舉鄉、會試第一,廷試第二,授編修,官至太子少保、戶部尚書,謚「莊敏」。

楊鼎初任戶部右侍郎時,恐不能勝任此職,故親自書寫《十思》座右銘以自勉。

《十思》是:

   量思寬    (胸懷、氣量要思寬)
  
   犯思忍    (受到冒犯要思忍耐)

   勞思先    (辛勞之事要思先行)

   功思讓    (評功時要思謙讓)

   坐思下    (就坐要思在下首)

   行思後    (行走要思在別人之後)

   名思晦    (揚名要思收斂鋒芒)

   位思卑    (祿位要思卑下)

   守思終    (守節要思有始終)

   退思早    (退隱要思提前)

楊鼎為官清正廉明,他曾對人說:「吾平生無可取者,但識廉恥二字耳。」
他在家鄉興建靜善書院,請老師教育家鄉子弟;遇到饑年,則以全部積蓄賑濟鄉里。 成化十五年(1479),楊鼎上書請求致仕(退休),明憲宗准其告退,並命終身給楊鼎月米二石,歲役四人。明朝大臣致仕後有給賜的,從楊鼎開始

為官者若能三思、十思,又何來民憤民怨!


2006年10月24日星期二

學者有四失

放下工作,才有機會讀到「學者有四失」一節。

《禮記‧學記》:

「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後能決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語譯如下:

學生的學習往往有四種失誤,教師必須瞭解。

有人失誤於學得過多而不求甚解;

有人失誤於學得過少,知道一些就滿足了;

有人認為太容易,生起輕忽,不認真學習;

有人失誤於半途而廢,或自我設限,不求進步;

這四種失誤是由於心理狀態不同所致 。

只有瞭解他們的心理之後,才能挽救這些失誤。

教育的目的,就是發揚其長處,挽救其失誤。

 
就讓自己從新做個學生,不要失於多、寡、易和止。

2006年10月2日星期一

A PRAYER

PRAYER FOR TEACHERS (author unknown)

Lord, it helps me to remember
that You were a teacher.
You were a lot of other things
but there is something very human
and reassuring
in Your giving the world of life
to restless, uncertain people.
You never used a chalkboard ,
corrected exams,
or sat through a graduation ceremony.
But you rejoiced with men and women
and little children
who discovered for the first time
what it means to be sons and daughters
of a good Father.
Grant a full measure of Your Spirit
to those whose task it is
to awaken minds and hearts
to the wonders of creation,
the insights of science,
the relation of cause and effect.
They often get discouraged, Lord.
Lift them up by Your example and power.
 Amen.

2006年9月29日星期五

老人的祈禱

從今天開始,不用再上班了。 依舊早上六時起床,獨坐案前,把這則放在玻璃下多年的剪報讀完一遍又一遍!

老人的祈禱(錄自公教報)

主啊!……

求您助我戒除在任何情況對任何事物都予以批評的陋習,

亦戒除企圖糾正任何人的奢望。

求您使我變得更關心別人,卻不是出於霎時情緒;

愛好幫助別人,而不陷於支配別人的地步。

我需要的是擁有一些朋友,伴我直至生命的末刻。

求您使我頭腦清醒,兔墮於談論時長篇闊論、滔滔不絕的地步,

卻賜我在發言時,迅速入題,一語中的。

病痛,會隨我年齡的增長而加重,亦會使我常愛向人提及;

求您助我緊守唇舌,絕口不提自己的病痛。

當別人向我申訴他們的病痛時,……

求您賜我忍耐之恩,能靜心聆聽他們。

我不敢求您改善我的記憶力,

但當我的記憶與別人的記憶有重大的出入時,

求您增強我的謙虛態度及減少我的過份自信心。

當我犯錯時,教導我視此為人生寶貴的一課。…….

請賜我在不預期的地方找到美善之處,

在不預期的人物身上看出天賦才能。

亞孟